2008年3月19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三版:维权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几个部门管不住一部乱收费的电话?
实习生 杨安晓 本报记者 朱乔夫/文 配图:毕传国

  近日,本报多次接到投诉,说杭州火车站(即城站火车站)的公用电话亭存在乱收费现象,而且投诉到有关部门后没有得到反馈。
  从3月13日始,记者连续几天对此事进行了调查,然而结果却令人无奈:乱收费是找到了,但找不到能管这事的人。

  暗访
  计价器藏起来  电话费随口荡

  3月13日上午9点,记者来到城站二楼进站口,寻找被投诉的公用电话亭。这里人流量很大,电梯两旁的电话亭生意红火。
  电梯左边的公用电话亭内有5部电话,这里兼营报刊、饮料和食品,3位中年妇女在柜台里谈笑风生,敞开着的抽屉里躺着一部灰蒙蒙的电话计价器。电话亭正面左侧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每分钟0.36元  手续费0.8元”。
  一位背着大包的旅客过来打了个长途,记者踮起脚,看到计价器上显示的时间为一分钟,但店主告诉他“两块钱”。这位旅客丝毫没有怀疑就付了钱。
  随后,记者扮作旅客挑了一部公用电话拨打长途。“嘟”只听到一声就忙音了,店主说:“对方挂断了,1.5元。”
  “啊,我都还没接通呢!”
  “你接通了,喏!”她随手从抽屉中拿计价器,指着上面的数字说。可记者刚探头去看,她就一转身把计价器“藏”起来了,记者什么数字都没看到。
  记者付了钱,又打了刚才那个号码。由于对方小灵通信号不好,还是“嘟”了一下就忙音了。店主毫不客气地又收了1.5元。
  这回,店主劝记者等对方打过来。很快,对方的回电来了,通话一分钟,店主说“一块钱”。
  “接个电话也要钱啊?”记者再次不解。
  “你占用了我的电话时间,所以收你钱。”店主答得理直气壮。记者指着价目牌跟她理论,于是店主别过头去说:“不就多收你几毛钱啊,要就还给你。”

  调查

  电信:公用电话经营应遵守基本的规范
  为了核实“公用电话收费标准”,记者拨打了中国电信服务电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0.36元/分钟、手续费0.8元”是上限,不可以超过这个数;对方打过来,则只能收0.5元。
  记者把在火车城站暗访到的情况告知了电信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城站公用电话亭这样做确实不规范。虽然目前浙江省尚未出台针对公用电话的法规,而且不同的电信运营商资费标准不同,但是有些要求是基本的。比如:应在服务场所显著位置悬挂标志牌、收费价目表和摆放计费表;公用电话亭(站)的电话机、投币电话、计费表,应该使用国家规定的规模型号。

  工商、物价、铁路都说这块不归我们管
  由于城站火车站位于杭州市上城区,记者便向上城区工商局反映情况。但该局经济检查科一位姓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只管欺诈消费者的行为,不管价格问题,这个事情归上城区物价检查所管。”
  于是,记者又来到上城区物价检查所。听记者说明来意之后,物价所阮所长说:“公用电话亭我们是管的,但城站里面的是不管的(记者暗访的公用电话亭就属于‘里面’)。不过,如果有消费者打‘12358’投诉,我们也会受理。”
  “那里面到底是谁管呢?”
  “里面这一块应该是属于铁道部门管的,他们自己有一个系统。”阮所长说。
  记者立即又找到设在售票大厅的铁道部路风投诉点反映情况。可这里的负责人说:“城站公用电话亭乱收费现象确实存在,而且很严重,不过我们真是管不了。因为我们只管售票大厅门里面的一块,外面这块不是我们的职责范围。”

  再访:城站里面的公用电话亭确实“没人管”
  由于始终没有找到相应的监管部门,3月17日,记者再次就城站公用电话乱收费的问题向上城区工商局进行反映。这次,工商局的工作人员给了记者另外一个说法:这事归城站工商所管。
  但到了城站工商所,工作人员又告诉记者,这个问题他们管不了,还得找电信部门。记者随即拨打了中国电信客服电话,客服工作人员说:“不好意思,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向上级汇报,然后由工商部门处理。”
  皮球再次被踢回工商部门。至此,记者确定了一个事实:城站火车站里面的公用电话亭确实“没人管”。

  维权观点

  几个部门管不住一部电话,听来匪夷所思,但却是不争的事实。这样的维权历程要是让一个普通消费者去跑,会是多么艰难,又会有多少人愿意为了几毛钱去费这样的心力?而这,也正是乱收费者的侥幸心理所在。
  我们认为,这里需要一个明确的法规来规范杭州乃至浙江的公用电话亭的经营活动,更需要一个明确的法规来厘清相关执法部门的监管之责。
  不过,即使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建议消费者:到正规公用电话亭消费;发现乱收费情况,请及时拨打电信部门或物价监督部门的投诉电话。